全国>> |
家政员 |
雇主 |
我们 |
![]() |
![]() |
|||||||
新闻>闲闻趣事 | <<返回 | ||||||
新冠疫情专用名词应知应会清单
|
|||||||
一、组织管理 1、“四方责任” 属地、部门、单位、个人。 2、“四个风险点” 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疫情输入、入境冷链物品疫情输入、集中隔离人员传染、医疗机构院内交叉感染。 3、“重点场所”
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、容易 4、“重点机构”
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容易 5、“重点人群” 新冠病毒暴露风险高、传播风险大、抵抗力较低的人群,包括医务人员,移民、海关、市场监管系统一线人员,警察、保安、环卫工人、保洁员,交通运输从业人员、快递外卖人员、公共场所服务人员、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,老年人、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、孕妇、儿童、伤残人士等人群。 6、“特定人群”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从事病例(确诊、疑似病例)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、尸体处理、环境清洁消毒、标本采集、实验室检测、流行病学调查、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、卫生检疫、进口冷链货品生产搬运销售等工作的人群。 8、“623”
六关口:冷链、集中隔离点、院感防控、海空两港、区域排查、哨点 两道防线:社区防控、疫苗接种。 三个重点:重点场所、重点环节、重点人群。 9、“三站一场” 长途汽车站、火车站、地铁站和飞机场。 10、当前疫情防控“总策略” 外防输入,内防反弹。 二、外防输入 1、入境人员“三查、三排、一转运”
三查就是全面开展健康申明卡核查、体温监测筛查、医学巡查;三排就是严格实施流行病学排查、医学排查、实验室检测排查;一转运就是对判定的确诊病例、疑似病例、有症状人员和密切接触者“四类人员”,一律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地方联防联控 2、入境“三类货物” 冷链货物、高中风险普货、低风险普货。 3、入境“四类人员” 确诊病例、疑似病例、密切接触者、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。 4、入境人群全程闭环管理“五道关口” 远端防控、国门检疫、集中隔离观察、社区防控、哨点监测。 5、冷链食品防控“一线两重点” 落实机场、港口、运输、仓储、市场、零售等一条线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;加强重点人员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;加强对口岸入关、市场流通冷链食品的日常抽检。 6、冷链食品防控“六道关口” 远端防控关、口岸检疫关、集中监管关、市场流通关、零售经销关、消费终端关。 7、冷链食品防控“三项措施” 个人防护措施、应急处置措施、信息报告措施。 8、进口冷链食品“三全”管理 全检测、全消毒、全追溯。 9、货物外包装“六面消毒” 上-前-左-右-后-下,六个面。 三、调查处置、隔离场所
1、 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应对德尔塔变异株疫情五字诀“快、狠、严、扩、足”:即响应快、管控狠、措施严、精准扩大排查范围、备足隔离场所。 2、落实“四早”措施 疫情处置“早、快、严、实”:落实“四早”措施(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)、出手快、管控严、措施实。 3、流调溯源“三公”机制 公安、公卫、工信。 4、现场流调处置“2+4+24” 流调队伍2小时内到达现场,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核心信息调查,24小时内完成感染者全面信息调查。 5、流调管控“四点一线” 指感染者发现点、居住点、工作点、活动点、活动轨迹线。 6、流调溯源“三同时机制” 流调溯源工作中,疾控、公安、工信等部门同时赶赴现场、同时开展调查、同时处置疫情。 7、医学观察人员管理“五个到位” 排查、管控、督导、宣教、关爱。 四、社区防控、农村疫情防控 1、疫情社区防控“三级包保”制度 指县(区)干部包乡镇(街道),乡镇(街道)干部包行政村(社区),行政村(社区)干部包户。 2、疫情防控三个关键字“封、筛、隔”
3、社区防控“五包一” 1名街道或乡镇干部、1名社区网格员、1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员、1名社区民警、1名及以上志愿服务者,开展社区防控工作。 4、应急处置“五最” 在最早时间、从最低层级,用最小成本,解决最大关键问题,争取综合效益最佳。 5、督查检查“四不两直” 不发通知、不打招呼、不听汇报、不用陪同接待、直奔基层、直插现场。 6、“七小”行业 小餐饮店、小食品店、小美容美发店、小浴室、小网吧、小歌舞厅、小旅馆。 五、医疗救治、院感防控、核酸检测 1、“四早措施” 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 2、“三区两通道” 三区即清洁区、污染区和半污染区,两通道是指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。 3、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基本要求“四一律、四必须、七询问” (1)一律落实就诊“一米线”必须引导居民排队就诊,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,做到就诊不聚集。 (2)一律落实就诊“四必须”:必须严格督促就诊和陪诊人员做到“口罩必戴、体温必测、健康码必查、行程码必看”。对无法提供健康码人员的信息要进行登记并向其居住地村(社区)报告,有可疑症状的需进一步核实。
(3)一律落实就诊“七询问”:必须详细询问就诊人员是否有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嗅(味)觉减退、腹泻等症状,是否自行服用过退烧药,是否有近期中高风险地区或境外旅居史或 (4)一律落实就诊“全登记”:必须落实就诊人员信息登记制度,准确记录就诊人员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症状,做到不漏一人。对可疑患者的陪诊人员信息也应登记。 4、院感防控“三同防” 内外同防、医患同防、人物同防。 5、院感防控“三防融合” 实施基于规范工作人员行为、强化行为管控的“人防”、基于提升感控技能、优化诊疗流程的“技防”、基于科技使用消毒灭菌剂、相关设施设备的“器防”。 六、消毒、防护、疫苗接种 1、消毒“四个统一” 统一组织、统一时间、统一行动、统一用药。 2、消毒“五要” 隔离病区、病人住所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;医院、机场、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;高频接触的门把手、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;垃圾、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;要做好个人手卫生。 3、消毒“七不”
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 4、公民防疫“八个基本行为准则” 一是勤洗手,二是科学佩戴口罩,三是少聚集,四是保持厕所卫生,五是分餐制,六是做好清洁消毒和通风,七是遵守社交礼仪,八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。 5、社会面防控“三件套” 测温、验码、戴口罩。 6、新冠疫苗接种“三查七对一验证” (1)三查: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,核查接种禁忌;查对预防接种卡与预防接种证记录;检查疫苗、注射器的外观、批号、有效期。 (2)七对:核对受种者的姓名;核对受种者的年龄;核对疫苗的品名;核对疫苗的规格;核对疫苗的剂量;核对接种部位;核对接种途径。 (3)一验证:验证受种者、预防接种证和疫苗信息是否一致。 7、疫情传播风险高的“冬春季” 适合新冠病毒生存,疫情传播风险高的“冬春季”:1月至3月。 |
|||||||
|
|||||||
热点信息 | |||||||
|
|||||||
![]() |
![]() |
||||||
<<保姆资讯 <<月嫂资讯 <<钟点资讯 <<育婴资讯 <<护理资讯 <<厨师资讯 <<家教资讯 <<代驾资讯 <<伙计动态 <<闲闻趣事 |